房中曲

房中曲朗读

蔷薇泣幽素,翠带花钱小。

娇郎痴若云,抱日西帘晓。

枕是龙宫石,割得秋波色。

玉簟失柔肤,但见蒙罗碧。

忆得前年春,未语含悲辛。

归来已不见,锦瑟长于人。

今日涧底松,明日山头檗。

愁到天池翻,相看不相识。

译文

蔷薇沾露如在哭泣幽居寒素,绿色的蔓条缀着花儿如钱小。

娇郎痴立像天空无依的浮云,拥抱白日在西帘下待到破晓。

枕头是龙宫的神石,能分得秋波的颜色。

素席上已不见她柔美的体肤,只见到铺着的罗被一片惨碧。

忆起前年春天分别,共曾相语已含悲辛。

归来再也不能见面,唯有锦瑟横躺长存。

今日像涧底的青松,明日像山头的黄檗。

真怕到那天翻地覆之时,彼此相见再也不能相识。

注释

房中曲:乐府曲名。《旧唐书·音乐志》:“平调、清调、瑟调,皆周房中曲之遗声也。”

蔷薇:落叶灌木,亦指这种植物的花。幽素:幽寂,寂静。

翠带:指蔷薇的绿色枝蔓。花钱:花冠细如钱状。

娇郎:诗人自指。

抱日:形容白天痴情悼亡。

龙宫石:这里把妻子用过的枕头比作龙宫宝石,以示遗物之可珍。

秋波:比喻美女的眼睛目光,形容其清澈明亮。

玉簟(diàn):光洁如玉的竹席。柔肤:指王氏的玉体。

蒙罗碧:罩着碧绿的罗衾。

锦瑟:漆有织锦纹的瑟。

涧底松:涧谷底部的松树。多喻德才高而官位卑的人。

檗(bò):即黄蘖,一种落叶乔木,树皮可入药,味苦。常以喻人的心苦。

天池:一作“天地”。天地翻:指巨大的变故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陈永正 .李商隐诗选译 .成都 :巴蜀书社 ,1991 :147-149 .

2、萧涤非 等 .唐诗鉴赏辞典 .上海 :上海辞书出版社 ,1983 :1408 .

房中曲创作背景

  李商隐于唐宣宗大中三年(849年)冬天别离妻子远赴徐州,大中五年(851年)春末夏初间其妻子王氏病重。待李商隐离开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幕府,回到长安家中,妻子王氏已经亡故,卒前未能见面,作者心情格外悲伤,于是写下《房中曲》这首感情沉挚深厚的悼亡诗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陈永正 .李商隐诗选译 .成都 :巴蜀书社 ,1991 :147-149 .

李商隐

李商隐,字义山,号玉溪(谿)生、樊南生,唐代著名诗人,祖籍河内(今河南省焦作市)沁阳,出生于郑州荥阳。他擅长诗歌写作,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,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,和杜牧合称“小李杜”,与温庭筠合称为“温李”,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、温庭筠风格相近,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,故并称为“三十六体”。其诗构思新奇,风格秾丽,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,优美动人,广为传诵。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,难于索解,至有“诗家总爱西昆好,独恨无人作郑笺”之说。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,一生很不得志。死后葬于家乡沁阳(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)。作品收录为《李义山诗集》。 ...

李商隐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雀舫翩翩发大江,江干瑞霭晓行幢。文章似锦裳堪补,意气如虹鼎并扛。

万里浪头鳌驾六,五云天际凤飞双。与君共挟芙蓉锷,一扫群英力尽降。

()

词源灩灩波头展,清唱一声岩谷满。

未容雪积句先高,岂独湖开心自远。

()

厌住卢家白玉堂,琳宫潇洒占年芳。光生琪树风霜古,影占银潢月露凉。

物外根株本仙种,世间红紫避严妆。遨头词伯今何逊,一笑诗成字字香。

()

白头趋幕府,早已负平生。

未放鹏舒翼,应烦骥敛程。

()

中都学舍今百区,声教远及万方初。新罗百济亦遣子,期门羽林皆读书。

一时复见制作盛,四境已安攻战馀。老夫窃禄愧无补,惟解区区校鲁鱼。

()

巨岳何曾乏寸土,演若迷头狂未回。参寻喜有得力句,突晓途中眼未开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