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

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朗读

百感中来不自由,角声孤起夕阳楼。(中一作:衷)

碧山终日思无尽,芳草何年恨即休?

睫在眼前长不见,道非身外更何求。

谁人得似张公子,千首诗轻万户侯。

译文

多少感慨从内心涌上不能自已,一声画角夕阳照在楼头。

对着碧山整日思念无尽,到哪年愁恨可与芳草一同罢休?

睫毛就在眼前却总是看不见,大道本非身外还去何处求?

有谁能够比得上你张公子,以上千首诗篇蔑视那万户侯。

注释

九峰楼:在今安徽贵池东南的九华门上。一作“九华楼”。

百感:指内心种种复杂的情感。中:一作“衷”,指内心。

芳草:象征贤者。即:一作“始”。

长:一作“犹”。

得似:能像,能比得上。张公子:指张祜。

轻:作动词,轻视、蔑视的意思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彭定求 等.全唐诗(下)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6:1323

2、吴 鸥.杜牧诗文选译.成都:巴蜀书社,1991:94-95

3、于海娣 等.唐诗鉴赏大全集.北京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0:375

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创作背景

  此诗作于唐武宗会昌四年(844年)至六年(846年)杜牧池州刺史任上。唐武宗会昌五年(845年)秋天,张祜从丹阳寓地来到池州看望出任池州刺史的杜牧。两人遍游境内名胜,以文会友,交谊甚洽。此诗即作于此次别后。

参考资料:

1、于海娣 等.唐诗鉴赏大全集.北京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0:375

2、萧涤非 等.唐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:1074-1076

杜牧

杜牧(公元803-约852年),字牧之,号樊川居士,汉族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,唐代诗人。杜牧人称“小杜”,以别于杜甫。与李商隐并称“小李杜”。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,故后世称“杜樊川”,著有《樊川文集》。 ...

杜牧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费墨娟

送客逢春可自由,心随湖水共悠悠。可能相别还相忆,一夕横塘似旧游。

()
沙曾达

纵横经籍喜幽居,满架琳琅胜五车。图著身心能阐发,不同高阁饱蟫鱼。

()

秋兰映玉池,池水清且芳。芙蓉随风发,中有双鸳鸯。

双鱼自踊跃,两鸟时回翔。君其历九秋,与妾同衣裳。

()

绛帐横经后,青灯曲几前。酒杯閒留坐,茶椀几忘眠。

虚受口三益,平反诗十愆。未阑宾主意,相约更明年。

()

多年散木成劳薪,每羡文园卧病身。龙泉太阿知我者,历落钦崎可笑人。

宗国亦忧漆室女,高天乃吊湘累臣。无端重下苍生涕,不愿君王问鬼神。

()

东瀛寥阔月来迟,伫待清光漾水涯。台上乍开三寸镜,窗前初画一弯眉。

鸿惊曲木云深处,鱼避沈钩浪暖时。应是婵娟深自晦,岂教玉斧镇相窥。

()